第189章 廷议之变(下)(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2784 字 19天前

姚鹏是李恪的人,这一条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原本以为最先站出来支持姚鹏的会是李恪,却没想到竟然是李贞先露了面,不清楚内情的大臣此时至少看明白了一件事——吴、越双王此时已经暗底下联了手,至少是在立后一事上联了手,满大殿的朝臣们立时小声地议了起来,相互交换着对此事的看法,一时间大殿之上嗡嗡之声大作了起来。

眼瞅着一向低调的李贞本次早朝却全然变了个人,不但敢言,还全都言之有物,这大大出乎了朝臣们的意料之外,即便是正在气头上的李世民也为之一愣,沉吟了片刻,这才冷着声道:“如此说来,尔亦是要朕立后的了?嘿,朕倒想知道一下,尔心目中的皇后该是何人?是尔母妃么?”

切,瞧您老这话说的,您老要是肯立后,也不会拖到今日了,拿这等屁话来套咱,门都没有!李贞早就看出李世民根本无立后之心,哪可能去做那等无用功,此时面对着李世民那诛心的话,一点都不放在心上,很是平静地磕了个头道:“父皇明鉴,儿臣以为姚御史所奏之内庭秽乱案当彻查,以防微杜渐,至于立不立后、该立何人为后,此既为内庭之事,又关系到国体,自该由父皇圣裁,儿臣不敢妄言。”

“好个不敢妄言,朕今日还就想听听妄言了,说!”李世民没想到李贞竟然又来了个一推三四五,说是不敢妄言,却把国体都搬出来了,顿时被噎了一下,黑着脸说了一句。

说?说个屁,该说的老子可都说完了,妈的,还说个甚子,他娘的,老三这个混球再不出来,就别怪老子不讲情面了。李贞被老爷子这话逼到了墙角上,又不见李恪站出来支持,心中火大,刚寻思着是否要将李恪给卖了之时,却偷眼瞧见李恪正大步从宗室队列中走了出来,心头顿时一松,也就不再开口,只是低头跪在那儿,来个沉默以对。

无奈,李恪心里头满是酸楚和无奈之意,任是谁人被自己的心腹手下当庭出卖了,都难免气怒交加,眼瞅着如今局面已然处于失控的边缘,李恪再不出头只怕永远也不用出头了——虽说与李贞结了盟,不过嘛,李贞遭不遭罪的,李恪压根儿就不放在心上,可问题是此时跪倒在殿前的全是他一系的人马,若是因此事而受损,哪怕因此而整垮了李贞,也不是李恪所能接受的代价,正因为此,李恪尽管满心不想帮李贞解围,却也不能不站出来了。

“父皇,儿臣以为八弟之言甚是,自古以来宦官乱政之事屡见不鲜,前有秦末赵高指鹿为马,后有汉末八常侍之乱,秦汉之亡也,岂无忠君之士乎,概因宦官专权,以致道义难伸,朝野昏聩,今我大唐政治清明,然亦不可不防微杜渐,是以,儿臣以为当严查胡家叔侄,以惩戒后人,此儿臣之浅见耳,望父皇明鉴。”李恪特意不提立后之事,而坚持将矛头对准了胡家叔侄,实乃避重就轻之举,怎奈他说得再好,李世民此时正在气头上,哪有心去细听。

眼瞅着李恪、李贞这兄弟俩一前一后地都站了出来,李世民的脸色立时更寒了几分,沉着脸看着李贞哥俩个好一阵子,却并没有就此说些什么——宦官乃是朝局祸乱之源的道理李世民如何会不知,但李世民更清楚的是眼下不是宦官在作乱,而是自己的儿子们在闹事,而且还是拿立后这等大事来扯,这令李世民分外难以忍受,无他,死去的长孙皇后可是李世民心中永远的痛,是李世民的逆鳞,断容不得人去触碰,李世民此时虽没有说话,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不过是爆发前的宁静罢了,沉默得越久,爆发起来就越可怕,此情此景顿时令满朝文武都不禁为李贞哥俩个担心不已。

“陛下,老臣亦有本要上奏。”就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白发苍苍的门下省侍中魏征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跪倒在殿前,大喘了一口气道:“陛下,老臣以为吴王、越王二位殿下所言有理,宦官专权殊为不妥,须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此口子一开,后果难料,故此,老臣肯请陛下收回由内侍省主掌后宫之成命,为后世之表率,望陛下明鉴。”

魏征此时年已六旬出头,身上还有病,虽是跪在那儿,可身子却抖得厉害,一副风吹便倒的样子,令李世民不禁心中一软,再一想起魏征这一生耿直,从不说违心之言,不由地长出了口气,黯然地挥了下手道:“罢了,玄成(魏征的字),尔平身罢,此议朕自收回便是。”

“陛下,老臣亦有本要奏!”就在众朝臣以为此事将就此揭过去之际,中书令萧瑀却站了出来,顿时令满朝文武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萧岿之子,隋炀帝皇后之弟,又是唐高祖李渊的连襟,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然因其累世金枝玉叶,素来瞧不起他人,于朝中诸重臣均不和,时常出言讥讽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虽为相,却累累遭贬,几起几落,先后历任民部尚书、左仆射兼吏部尚书、太常卿、晋州都督等显赫要职,然都不久任,总是因当庭讥讽同僚,或是触怒李世民而遭贬,此次京师动乱之后,才再次起用为中书令。

萧瑀为人敢言却不善看场合,只要是他认为对的,也不管别人如何想,立马就说,丝毫不给人留面子,即便是在李世民面前也是如此,虽说敢言方面与魏征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只不过此老却没有魏征那等看场合的本事,也不知道什么是迂回行事,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令人无法忍受,这不,李世民一见此人站了出来,立时皱起了眉头,可又不好不让他开口,只能是尽量平和地说了一句:“时文有事但讲不妨,朕自听着。”

萧瑀根本不看李世民的脸色,毫不客气地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姚御史之言大善,后宫无主才是内廷不宁之根本所在,为我大唐江山之稳固,老臣肯请陛下早日立后。”

倒!老萧啊老萧,您老都几起几落了,咋就不能长长记性呢,该死的,您老倒是说过瘾了,可把老子给害惨了!李贞一听萧瑀之言,额头上立时见汗了,可值此微妙时分,李贞也没敢说些什么,只能是跪在殿前,脑筋高速地运转起来,试图找出应对的办法。

萧瑀的话音刚落,李世民好不容易才平息下去的火气顿时噌地便起来了,可萧瑀乃是老臣,所说之言从道理上来说,并无差错,李世民实不好对他发火,脸色顿时变得铁青,看都不看萧瑀一眼,怒视了一下跪在诸臣之前的李恪、李贞兄弟俩,冷哼了一声,也不说话,起了身,大袖一拂,便往后殿走去。

“退朝!”内侍少监柳东河见李世民走了,忙高呼了一声,领着一起子小太监一溜烟地追着李世民走远了。

得,退朝了,这个黑锅老子算是背定了,该死的!李贞心中的火一窜一窜地直往外冒——武举之事落到李治手中倒还是小事,逼迫老爷子立后这个名头可不得了,就算老爷子不降罪,传扬出去,一个不孝的大帽子随时都可能扣将下来,在这个讲求忠孝的年代,这顶破帽子可不是那么好戴的,只不过郁闷归郁闷,李贞此时也没招了,百无聊赖地起了身,也不理会众臣们的议论,闷着头便要出宫回府,打算找自家两大谋士好生商议一、二。

“八弟留步。”就在李贞走到太极殿的门口之际,李恪从后头赶了上来,略带一丝焦躁地看着李贞,低声地道:“八弟,这事绝非哥哥的本意……”

废话,谁会自找没趣不是?李贞此时压根儿无心跟李恪瞎扯,扫了眼不远处由一起子大臣们簇拥着往外走的李泰,苦笑着摇了摇头,并没有接口,一转身大步离去。

望着李贞远去的背影,李恪的脸色顿时难看到了极点,直到大殿中诸人都走远了,这才长叹了口气,慢慢地踱出了大殿,向宫门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