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大太阳地儿。
雪铺满了亚运村,一个高瘦的身影下了楼,寒气扑面,立时打了个喷嚏:
“唉,时间过得真快啊,才四百多章就九年了!”
许非跟开拖拉机一样开着那辆破车,前往京台。
本是节假日,结果单位征召,全员大扫除迎接领导。他走归走,并不想跟赵主任起矛盾,将来使绊子就不好了。
八十年代,出二环就是荒地,九十年代初,出三环才是郊区。亚运村在北四环,就想这地方有多偏……
车轮子压着雪路,咯吱咯吱的碾到单位,混吃混喝白拿饷的人全到了,热火朝天。
许老师拎着铁锹,在院子里铲雪,从脚底下铲住一块,跑着往前一推,嗤啦一道白条。
瞬间回到小学快乐的时光。
“小许!”
郑小龙凑过来,低声问:“《大撒把》开机了吧?”
“拍四五天了。”
“你注意点,让人知道不好。”
“明白,你那《北京人在纽约》怎么样?”
“熬糟。我反复琢磨,这戏在国内拍不了,只能去纽约。”
郑小龙郁闷,“可去纽约,成本太大了,今年年头,还不知道啥计划呢?”
“演员选了么?”
“姜闻啊!除了他,我想不出谁演王启明。”
赵主任一来,郑小龙立刻成了领袖,一帮人唯他马首是瞻。见谈论新剧,纷纷过来旁听。
李小明道:“老郑就一门心思往美国钻,我说内景在国内搭,外景再去纽约,人家偏不。”
“感觉不一样明白么?我让你搭个supermarket,你会搭么?”
“啥玩意?”赵宝钢懵逼。
“超市。”许非道。
“你看看!有几个知道超市的?美国满大街都是,咱这还打酱油小铺呢,还特么拿大木勺舀的那种……
反正我算了算,成本怎么也得100多万美金吧?”
众人刚想说便宜,一听后边单位,齐齐惊呼,“那就五六百万人民币啊!”
“不止,黑市能一千万。”
“卧槽,老郑你现在醒还来得及!”
“……”
许非挠挠头,哦,才一百多万啊。
…………
元旦刚过,粤省高层就得到通知,兴奋的奔走相告,“我们期盼已久的那位老人,终于要来了!”
而与此同时,京台期(tu)盼(cao)已久的那位大领导,也来了。
其实这是文艺界惯例,每到春节之前,都会开什么“文艺界新春大会”,视察几个代表性单位,发表讲话,强调今年的创作精神等等。
京台只是又被选中。
领导见多了吧,就烦,谁也不激动。
视察完台里,又来中心,没怎么坐,只讲了几句话:“搞现代作品比较难,不能求全责备,要求过于苛刻,弄得缩手缩脚,这样作品就出不来了。有点问题领导要担待,社会方面也要理解。
当然文艺工作者也要精心。一部作品如果连作者的汗珠儿都看不见,稀里糊涂拼凑一番,还要叫人去理解、担待就不好了。”
反正听在许非耳朵里,有点高层统一行动的微妙感,话里话外鼓励他们大胆创作,不要太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