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心愿(2 / 2)

梵行 洛神 1451 字 23天前

他的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师尊祥和睿智的眼睛。

那年他笑容慈祥的用手抚摸着他的头,问他:是选择出家,还是下山?若是选下山,会有一户好心人愿意抚养他长大成人。

当时他年仅六岁,心智还尚未成熟,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出家所代表了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佛经的喜爱。

他自幼便很喜欢看佛经,看着经文会让他产生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同时他也由衷的希望世人能消除恶念,皆都向善,因此选择出家是注定的事。

师尊念他尚还年幼,不懂如何抉择,便给了他一个机会,在未受具足戒之前,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他还是可以反悔的,云台寺不需要他的报恩。

不过,他却从未生过反悔的念头,在二十岁时受了大戒,他更是坚定了普度众生的信念,终其一生,不会悔也。

“叁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

法显又引用了一句譬喻来说明原因。

这次不用花千遇再去思考他此言何意,他便沉声道:“中原战乱不断,哀鸿遍野,百姓在乱世之中艰难求生,困苦不堪,众生于叁界中苟延存活,互相欺凌,心中亦被忧惧,烦恼所束缚而轮回不休。”

他的目光逐渐飘远,似是游荡于天地之间,眉心间有一种化不开的郁结:“人由生至死,每一阶段都伴随苦难,究其原因,便是因为贪欲,贪使人滋生恶念,恶行日增,从而有了战乱,罪恶、邪行、愚痴、妄语,淫念……”

“想要断灭人生的苦难,唯一的方法就是断绝贪欲,收摄身心,即能证得世间太平。”

花千遇现下倒是彻底明白了法显的心愿为何是普度众生,他是希望通过弘扬佛法,引导世人信佛向善,断绝人性中的贪欲,使世间不在悲苦,充满不幸。

话落之后,法显沉默下来,面庞沉静淡然。

他认为花千遇听过之后,会如同往常那便嘲讽他不自量力,以一人之力妄图改变整个时代。

花千遇抬目看他,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她轻笑了一下,笑意凉薄而冰冷,她薄唇轻启:“世人无不在自欺,欺人。”

她确实是在讥讽,不过罕见的却没有明面上嘲讽法显。

百姓信佛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的获得心灵上的宁静,祈求精神上的解脱,从此不再受世间苦。

这也是为何越是战乱灾害的年代,信奉佛教的人越多,而越是和平的年代,信佛的人越来越少,逐渐进入末法时期。

其实二十一世纪便已经进入佛教的末法时期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平淡安康,已不再需要追求神明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灾难和痛苦。

可是现在这个时代,荒蛮粗暴,封建腐朽,世人心灵上浅薄无知,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这些都不会消失,战乱也将继续。

那些信佛的人,佛也不能改变他们的处境,他们只能供奉着一个信仰,支撑他们活下去。

她无法认同法显的心愿,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并不能改变人身体上所遭受的苦难,却也不会否认他的努力,这个世界上总有智者在前仆后继的推动着人类前进,提高思想觉悟。

法显便是其中之一。

“要知道智慧很难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而愚蠢却可以像瘟疫一样轻易的蔓延。”

花千遇望着他,满是戏谑的说:“法师我看好你哦~”

法显:“……”

他一时无语,始终都想不明白,花千遇是怎么做到叁言两语,就能嘲讽所有人的。

…………

叁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这几句偈语是出自法华经譬喻品,其中最后四个字,应该是甚可怖畏,甚至的甚,而不是什,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网站显示的是什的什字,不是我打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