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2 / 2)

三国旌旗 东方织蛛 2935 字 1个月前

还好现在是冬天,不然的话,如何保存袁绍的尸身都是问题。

是年袁绍四十六岁,(153—199)这也是继孙坚、吕布、袁术之后又一个天下霸主的陨落,同时也让天下大势将渐渐明朗。

不出意外,天下应该变成曹操、李重、孙策、以及刘氏集团的争霸战,至于辽东公孙度、西凉马腾和汉中张鲁等人,那就是打酱油的,基本没有夺冠的可能,而在夺冠军团中,又以曹操的实力最为雄厚。

曹操占据徐州,兖州,豫州,司隶等地,不出意外的话,青州也是曹操的囊中之物,再加上有可能占据的冀州和幽州,曹操雄霸天下已成定局。

但是,有好处也就有坏处,曹操占据中原,同时也要应付四面八方的压力,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在生存的压力下,很有可能会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而在北方,曹操和李重的盟友关系也十分微妙,随时有翻脸的可能。

审配的选择是隐瞒袁绍去世的消息,但是却有人从中破坏,这个人就是逢纪。

袁绍的遗嘱逢纪也是知道的,对于袁绍选择袁谭做接班人,逢纪很不赞同,确切的说,逢纪支持袁尚上位的,但袁尚被甘宁斩杀,逢纪就变成了无根浮萍,没有主人的谋士是悲哀的,那么逢纪一定要重新投靠一个主人。

其实逢纪现在已经没什么选择了,他只能选择投靠袁熙。

第一,逢纪认为袁谭没有什么发展的余地了,就算审配张颌等人都去辅佐袁谭,占据青州的袁谭也抵挡不住曹操的大军,逢纪的猜测十分准确,如果曹操在界桥击败了袁绍的残余部队,那么曹操第一个攻击的目标绝对不是幽州的袁熙,而是青州的袁谭。

道理很简单,青州和徐州、兖州、冀州都接壤,无论是粮草转运还是兵员调动都简单得多,同样的道理,治理青州也简单的多,曹操没有道理舍易求南的。

第二,就是逢纪的私心作祟了,现在逢纪对审配恨之入骨,如何能与审配共事呢,就算逢纪听从了袁绍的遗嘱,支持袁谭,但不是还要被审配压在身下吗。

逢纪愿意听从袁绍的吩咐,但逢纪觉不愿意屈居审配之下。

既然逢纪恨审配入骨,那逢纪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凡是审配支持的决定,我逢纪都反对。

于是逢纪开始散播袁绍身死的消息,再怎么说逢纪也是袁绍信任的谋士,手下还有一众亲信的,散布谣言(真相)那还不简单,不到两天,整个军营都知道袁绍伤势复发,创口崩裂而死了。

袁绍的兵卒士气低落到极点,每时每刻都有兵卒相互一轮,更有胆大的兵卒直接就对下层军官发难了,询问主公的生死,以及以后的军事计划,这事关自身的生死,军官怎么弹压都是没有用的,更可况这些下层军官也是三心二意呢。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手,用这句话形容审配和逢纪的关系在容易不过了。

通过逢纪的努力工作,审配终于隐瞒不住袁绍的死信了,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说出事情真相。

既然已经隐瞒不住袁绍的死信,那就别隐瞒了,当夜,袁绍营中就挂起挽幛,设置灵堂。

不管是真哭还是假哭,兵卒们总要表现一下忠心的,所以袁绍的大营中不时传出嚎啕大哭的声音。

这么大的声势想要瞒过曹操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二天一早,曹操就得知了袁绍身死的消息。

第二百一十二章焦头烂额

更新时间:2012-10-10

对于斥候得来的消息,曹操并不怀疑,袁绍重伤是众所周知的,那么袁绍伤势复发而死也在情理当中了,至于说袁绍会不会用诈死的机谋,曹操根本就不予考虑。

诈死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用的,现在如果袁绍还要炸死的话,那就真的是适得其反了,除了能再降低一些士气,真没什么用处,曹操不认为袁绍会脑袋进水,出此昏招。

但曹操心里却有些五味杂陈,曹操知道自己是应该高兴地,但曹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袁绍是曹操的挚友,就算为了心中的理想,或者说为了权势,二人兵戎相见,但感情总不会泯灭的,曹操和袁绍都是人,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

所以曹操现在总感觉心中酸楚,还有深深的惋惜之情,说实话,就算曹操击败了袁绍,他也没有至袁绍于死地的想法,还得给给袁绍封个“安乐公”之类的闲置,剥夺领地兵权也就是了,也算对得起往年的交情。

现在袁绍死了,死的还十分憋屈,是被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兵射死的,(曹操不知道逢纪的事,斥候没那么大的能量)怎能不感慨万千。

反正袁绍死了,二人的争斗也算结束了,曹操再也隐藏不住心中的伤感之情,不禁潸然泪下。

荀攸急忙问道:“主公为何伤感至此?”

曹操黯然叹道:昔日我与本初起兵时,本初曾问我:若事不济,方面何所可据?

我问之曰:足下意欲如何?

本初曰:我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亡,我不能不为流涕也。

曹操手下一众文武尽皆黯然,过了好一会,曹操这才提笔写下一篇祭文,吩咐道:“子扬(刘晔),汝代吾前去袁绍大营吊唁本初兄。”

曹操派刘晔前去吊唁也是经过考虑的,现在两家势如水火,派别人去还不好说有没有危险,但是刘晔去那就没什么问题了,虽说刘晔也曾经制造发石车大破袁绍的营楼,但刘晔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谁也不敢轻易动他。

此外,曹操也有再次确定一下袁绍死信的心思。

刘晔接过曹操写的祭文,只见上面写着: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殡而后悲,睹陈根而绝哭。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刘晔匆匆一瞥,就领命而去了。

和曹操预料的一样,刘晔这次前去袁绍的大营确实算是有惊无险,而且还圆满的完成了试探虚实的任务,袁绍确实死了,由于还没来得及准备棺木,刘晔还亲眼见到了袁绍的尸体,二人本来就认识,刘晔是不可能认错人的。

曹操还算有点良心,并没有乘势攻打袁绍的大营,反而明明白白的告诉审配,给你们一天的时间伐木,给本初兄准备棺木。

对于审配来说,实在是不愿意接受曹操这种近乎于耻辱的恩赐,但审配又不得不承受下来,作为一个臣子,审配一定要为袁绍考虑,哪怕是袁绍已经死了。

作为雄霸一方的诸侯、大将军,袁绍就算死了也应当有个隆重的葬礼,再不济也要为袁绍准备一副合适的棺椁,伐木总需要时间的吧!

一天的时间确实够了,古代想找一棵大树那是再简单不过了,将袁绍的尸身安置妥当,审配就开始为撤兵发愁了。

是的审配已经没有和曹操李重接着僵持的意愿了,也没有和二人僵持的实力了。

但是撤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首先就要考虑撤军的路线问题,其次就要考虑如何与青州的袁谭联系。

打通界桥的道路并不艰难,审配相信李重一定不会严防死守,自己对李重来说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是撤回界桥东侧之后怎么办呢?曹操一定会乘胜追击的,到时候是战是退,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

战,肯定打不过曹操和李重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