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士子监督(1 / 2)

大清弊主 塞外流云 2195 字 25天前

上书房的几位大臣虽然每日忙碌不堪,但都会尽力挤出时间查看一众官员对监生日记所写的节略,监生日记虽然繁杂,搀杂了太多私货,但是对各地赈灾情况记述的却甚为详尽,有助于他们及时了解各地的赈灾情形,再说,这个创举出自贞武之手,贞武每日也都会抽出时间看上几篇,他们又岂敢偷懒?

京师官员对监生日记由轻视到逐渐谨慎重视的态度,自然而然就从所写的节略中反映了出来,以前他们所写的节略只提及赈灾,如今也开始提及其他方面,这一变化很快就引起了上书房的注意,张鹏翮、马齐几人略微商议了一番,便前往乾清宫递牌子求见。

乾清宫里,贞武正忙着批阅奏折,这段时间为了北方各省赈灾事宜,他亦是忙的一塌糊涂,各地大员上的奏折、密折皆是有关赈灾、输捐、灾粮采购、漕粮、澳洲移民、低息放贷等事,桩桩件件他都不敢懈怠,听闻上书房大臣张鹏翮、马齐二人在外求见,头也不抬的道:“让他们进来。”

张鹏翮、马齐进来见礼后,贞武才放下笔,抬头看了两人一眼,道:“免礼,赐座。”

谢恩落座后,张鹏翮便欠身道:“皇上,谴往各地监督赈灾事宜之监生所写日记,涉猎颇广、记述详实,公允,观之可大致了解一地之军情、民情、风俗、官声、年岁,催科,狱讼等事,似不可局限于赈灾一事,微臣恳请抽调专人掌管、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这些监生日记,以备日后查阅。”

贞武这两日因为事务繁忙,对监生日记也仅只挑选记述赈灾的片段看,其他的皆是一跳而过,听的这话,他不由微觉诧异,这些监生日记写的有如此之好?

见贞武沉吟不语,马齐接着说道:“皇上圣虑深远,别开蹊径,选拔监生到地方监督实是利国利民之举,一众监生不受官场束缚,记述沿途及地方所见所闻,信笔由缰,虽然繁杂,见解亦不值一提,但胜在记述真实,可信度极高,有助于朝廷了解地方的真实情况,亦有助于对地方官员的大计考核,倘若加以整理归纳,实于朝廷大有裨益。”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马齐这话算是说的很透彻了,监生没入官场,不知官场规矩,不知隐讳,监生日记记述的皆真实可靠,与一般的官样文章不一样,通过监生日记可以更为真实的了解地方的情弊,这倒是意外收获。

微微沉吟,他才道:“让京师的官员看看这些监生日记,让他们了解一下各府县的真实情况亦是好事,至于抽调专人整理归纳,就着翰林院负责,允许官员、监生借阅,但所有原件不能丢失,损坏、有丢失损坏者,官员降级、革职,监生革除身份。

另外,赈灾之事完结之后,从这批监生中挑选出十名表现优异者实授七品官职,此事在下期京报上刊出。”

说到这里,他微微顿了了一顿,看向张鹏翮、马齐二人,道:“此事既是利国利民,能否形成制度?”

张鹏翮、马齐二人听的不由一怔,形成制度?难不成年年派监生去各地?国子监一共才多少监生?仅是此次赈灾抽调和仓场抽调,就差不多将国子监抽调一空,这如何形成制度?再说,北方各省还可将就,两广、云贵、四川之地路途遥远,来回就要一年时间,年年谴监生去,岂不荒废学业?

见两人发楞,贞武便自顾说道:“朕之所以令人选拔监生到地方监督赈灾事宜,看重的便是监生未经官场浸染,未沾上官场习气,还未泯灭良知,敢于仗义直言,敢于直抒己见。

如今吏制败坏,就坏在‘和光同尘’这上面,此乃官场最大的恶习,百姓亦是深受官官相护、同流合污之苦,如何才能彻底革除这等陋习?靠官员监督无异于缘木求鱼,唯有借助于士子之手,监生日记便是极好的例证。

地方官员何以敢肆无忌惮的贪侵贿赂?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因为缺乏有效的、及时的监督,地方官员才敢为所欲为,恣意妄为。

如何才能够有效的监督地方官员?朕对此思虑了数年,在各级地方设立类似都察院的监督衙门,既担心机构臃肿增加百姓负担,又担心时日一长,官员们同流合污,得不偿失。在革新京报之时,朕就有念头利用京报的发行渠道来实施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说到这里,他微微停顿了一下,端起茶盅轻呷了口茶,张鹏翮、马齐二人却是未料到贞武竟然由监生日记扯到整顿吏治,而且是早在做皇子之时就开始筹谋整顿吏治,心里皆是暗暗惊诧,连忙用心琢磨,如何才能利与士绅来监督地方官员,与京报的渠道,与监生日记又有何关联。

微微沉吟了下,贞武才接着说道:“士子是朝廷的基石,士子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须的关注民生,关心国事,朕欲鼓励各地士子仿效监生日记,撰文投稿于京报,以达到监督地方官员的作用,此举既能提高士子的到位,也能使地方官员有所忌惮。

为防地方官员勾结士子,欺瞒朝廷,对杜撰造假的士子要给予革除功名的惩处,以防他们弄虚做假或者恶意中伤,做弊之官员亦要给予降极调任或是革职惩处。

再则,国子监的监生、新科进士等,但凡是官员,在入仕之前,能否指定几个地方下放一年或者二年游历观风,以收历练和监督地方官员之效,此事,你们上书房先行议议,看看有何益处和弊端。

另则,国之监乃是为国选拔官员、储备官员的国立官学,捐纳入监之举必须坚决予以取缔,对监生的教授科目也须有所增加,算学、经济、农学、水利等皆须兼顾,否则下到地方,如何能够胜任?对监生的考核以及监照的发放也必须从严要求,要做官,先的立品立德,先的才干出众,大清不需要只知唯唯诺诺、欺上瞒下的糊涂官员,更不需要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