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1 / 2)

老大是女郎 罗青梅 2515 字 3天前

像《西游记》、《水浒传》这几本在市井广为流传,全国各地书坊隔三差五就再版的通俗小说,虽然卖得红红火火,但作者地位不高。

更让人无奈的是,因为盗版太猖獗了,作者虽然写出了畅销全国并且流行几十年的大作,却拿不到多少酬劳。

于是愿意放下书本为书商写书稿的读书人更少了。

傅四老爷是正经商人,当然不会学其他书商私自盗印书籍,他想正正经经找几个读书人求书稿,要价多高都不要紧,只要书稿好。

…………

傅云英受傅四老爷所托为他寻书,前一阵她利用在藏经阁帮忙登记书籍的机会筛选了一批书目,可惜藏金阁的书大多是经文古书,小说只有寥寥几本。

旧书是不指望了,现在她准备撺掇书院里的学生写书稿。

通俗小说中,像《西游记》、《水浒传》这样或构思瑰丽、或荡气回肠的好书自然是佼佼者,这几本书横空出世,一经刊印,立刻风靡大江南北。但其实大部分的通俗小说质量并不高。只要文采过得去,故事曲折动人,不管作者是什么身份,书还是卖的出去的。

江城书院的学生傅云英全都认识,不只认识,连他们每个人的出身背景和学业情况她也了如指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很看好袁三和苏桐。两人底子都很扎实,袁三文风豪爽,如张满的弓,蓄势待发,苏桐凝练从容,似巍峨青山,身在山中,方不知陡峭。而且两人都家境窘迫,需要自己挣钱养活家人。

苏桐深不可测,对傅家抱有敌意,虽然是个好的选择,但傅云英思量过后,果断放弃他。

他一心科举,未必肯为傅家写书稿。

袁三也立志做官,可他这人放浪形骸,必然不会在意世人的目光,傅云英打算找个机会探探他的口风。

…………

这会儿听杨平衷提起他喜欢看小说,傅云英想了想,问他:“杨兄来书院时带了多少小说?”

她想多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小说作参考。

“带了一大箱子!”杨平衷答道,张开手臂做了个比划的姿势,“你是不是也喜欢看小说?回头我让人把箱子抬到你房里去,你随便挑,我都看过了,你不用急着还。”

这人虽然不着调,却无疑是个很大方的人,和启哥一样,偶尔娇气任性,心地不坏。

傅云英垂目道:“先谢谢你了。”

头一次看她似乎有所触动,杨平衷立即眉开眼笑,喜滋滋道:“不客气,我们是朋友!”

说到朋友两个字,他刻意加重语气,神情认真。

傅云英沉默一瞬,点点头。

两人一时无话,并肩往藏经阁走去。

“好多橘子!”

过了月洞门,杨平衷忽然叫了一声,走下甬道,钻进橘林里。

他的仆从连忙跟过去。

傅云英愣了一下,看杨平衷领着仆从热火朝天摘橘子,有些哭笑不得,“杨兄,这些橘子味酸,书院的学生从不吃它。”

那头杨平衷已经摘了十几个橘子,用衣兜兜着,跑回长廊里,抓起一个,“真的酸?你吃过?”

傅云英摇摇头。

杨平衷笑道:“既然没吃过,你怎么晓得它是酸的?说不定大家都被王戎识李的典故给吓住了。”

王戎识李说的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王戎自幼聪颖,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和朋友们一块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果实累累,枝条都被压弯了。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大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棵李子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大家一尝摘下来的李子,发现果然是苦的。

王戎在乱世之中审时度势,明哲保身,最后得以高龄善终,世人很佩服他的敏锐和睿智。

杨平衷不信邪,动手剥起橘子,“没有人吃过,怎么晓得它酸不酸?大家都不敢试,最后这些橘子只能烂在枝头。我尝尝,要是真酸,以后不吃它了。如果是甜的……”

他拖长语调,对着傅云英挤挤眼睛,“咱们偷偷把橘子都摘了。”

傅云英笑了一下,看他剥好橘子,塞了两瓣进嘴里。

片刻后,杨平衷哇地大叫一声,吐出橘瓣,一张脸如院角盛开的菊花般紧紧皱成一团,眼泪鼻涕都出来了,“好酸!”

仆从们大惊失色,七手八脚上前,他们随身带了水壶,倒水的倒水,找水杯的找水杯,翻巾帕的翻巾帕,还有找荷包翻果子点心的。

杨平衷酸得倒牙,苦着脸喝了一壶水漱口,呸呸几声,“真的好酸,应解,你以后不用尝了。”

傅云英不语,心中暗暗腹诽:我本来就没打算尝,这种橘子树结的果子一看就晓得是酸的。

…………

傅云英挑了几本不枯燥的游记给杨平衷,杨平衷投桃报李,回到斋舍,立马打发人把装小说的箱子搬到南屋,任她选。

她蹲在黑漆钿螺书箱前翻书,吉祥在一旁小心伺候,脸色有些尴尬,汗珠从额角滚落,似乎满怀心事。

傅云英翻开最上面几本,想往下翻的时候,吉祥脸色大变,眼神惊恐。

难不成杨平衷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成?

傅云英皱了皱眉,沉吟片刻,发现书箱里有本写闺阁的小说,动作停了一下。

好吧,她明白吉祥为什么这么紧张了。

不用确认,书箱最底下的书肯定是一些写得很香艳直白的小说,世家公子十二三岁起就懂得人事,杨平衷这个年纪正是喜欢背着长辈偷看艳情小说的时候。

她没往下翻,挑了几本写志怪故事的小说,道:“就这些了,多谢你们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