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1 / 2)

荣锦路 漫漫行 3797 字 4天前

其实,若真是让她作诗,她自己也能写出来一首,而且也能达到中上的水平,但是作一首诗要花费的脑力,她实在是不想承受。

“既然难不倒,倒不如不做了,一会儿在这陪本宫在这当个评判,选出些好的佳作来,也算是你今日功劳了。”

“多谢皇舅母给元嘉一个偷懒的机会。”沈皎笑着道。能偷会儿懒,她还是愿意偷会儿的。

紧接着,便有人走了进来回禀道:“禀皇后娘娘,香烛已经备好。”

“那便开始吧。”卫皇后点头道。

随后,沈皎便陪着卫皇后和淑惠长公主等人说了一会儿话,两炷香的时间很快就到了。

沈皎看着手上的这些的诗文,就算是不出挑,但是也绝不会丢了面子,落了下品。两柱香的时间很短,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人人都能写出这样中等之上的诗词,若说都是即兴现场做的,她反正是不信的,也没有人会相信。

宫中举办宴会,又明确提出是赏花宴,又是卫皇后亲自举办,之前的风声也都已经传出,只要是有想法的人,都会提早准备,而赏花宴上做几首诗,特别是以现在正在开放的晚菊为题,绝对是最能命中的题目之一,她相信除了自恃才学的人,每一个前来的男女,不论是谁,都会事先准备好这样的一两首诗,以免到时候做不出来,或是做得不好,不仅丢了自己的人,也让家族颜面无存。

自古以来赞美菊花的诗人太多,传世的名篇也有很多,只要是学过诗的人,应该都能写出两句,但是若是想写得好,写出新意,特别是在这样的场合下,既要注意各方面的机会,又能从如此多的才子才女中脱颖而出,却是极难的。

在宫中,忌讳的词和字很多,大家都生怕碰到了那个忌讳,连累自己和家族,所以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不求出彩,但求无过。所以,她手中的这些诗文,多是符合中庸之道。

沈皎将手中自己觉得最不错的三篇诗词,挑了出来,递给一旁的卫皇后。

“这三篇确实不错,堪为本场最佳。”卫皇后看着眼前的三篇诗文,将其递给了一旁的淑妃等人,见其余的人并无意义,才令一旁的女官宣读。

这其中一共二男一女,两位男子分别是卫家的三公子卫颐,卫颐是卫家二老爷卫澄的嫡次子,因着卫赜的母亲在生产卫赜的时候难产,不能再有孕,卫家长房夫妻夫妻情深,所以长房就只有卫赜一人。卫颐的上面还有一个同胞的兄长,比他大三岁,如今已经娶妻生子,在翰林院任职。

卫颐虽比不上卫赜少年天才,但是也已经相当不错了,尚不及冠的年龄今年便要下场参加秋闱了,因她老师和卫逊相熟,对她讲过卫颐现在的情况,秋闱大概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春闱怕是要再等上三年。不过,这已然算得上是十分不错了,毕竟进士难中,五十岁能中的都是年轻的,便是三年后,卫颐也只是一个及冠没多久的青年,依旧是青年才俊。

所以,卫颐能够写出本场最佳的诗作,没有任何问题。

今日的这场宴会中,卫家有卫颐夺得头筹,和其旗鼓相当的颜家也紧随起后,不过,卫家的是位青年,而颜家的却是位姑娘。

比起卫颐诗词中的奔放自然,颜家这位姑娘的诗词更加婉约和谐,圆润清丽,两者的诗词都堪为佳作。

一卫一颜,再次体现了大齐现在最高的教育和文化水平,这样的比赛基本上只要是有卫家和颜家的人参加,前三甲基本上都是被其包揽的。毕竟,比起这两族,其他家族的文化底蕴差了很多。

但是就她来说,她希望自己通过努力,让大齐的教育达到一个高峰,能够看到更多的才子才女出现。一枝独秀,哪里有百花争鸣更好看。

这是她从一开始就为自己树立的目标,她只愿这样目标能够在她有生之年实现。

但是第三名诗词的作者,却是令她诧异的,不是别人,正是燕王。

第271章 抢风头

大齐皇子的课程中, 多是以儒家经典, 治国之道和各类的史书讲解为主, 对于诗文并不是很侧重。现在的几个已经成年的皇子中, 除却太子是有专门太子三师和各位大儒教导外, 其余的几个皇子, 都是在崇文馆接受的一样的教育。

这几个皇子中,若真的是论才学的话,燕王确实是最为出挑的。单看其拉拢的多是青年才子就可看出。所谓才子, 多数都有着以才傲人的脾性, 而燕王能得到这些人的拥戴,除了燕王八面玲珑的手段外, 燕王更要有些才学才行, 不然怎么能和这些才子谈天说地呢, 不相谈一番,又怎么能彼此“交心”,然后得到拥护呢?

但是燕王的才学虽然比赵王好些,也只能算得上是偏上而已, 她不是没有在天和帝那里见过燕王做得诗,燕王的诗过于匠气了些, 缺少灵气。而今日在坐的这些人青年才俊中,但是卫家和颜家的子弟就不知一个,还有不少书香门第的青年, 她老师的长孙也在其中,她没见过其余人之前做得诗词, 不知是什么水平,但是她老师的这个张烁她是知道的,这是她老师最得意的张家子弟,虽然不过比她大两岁,但是无论是在诗词上,还是在文赋上,都颇有造诣了,远比燕王要好上不少。

她今日不是没有看到张烁的诗,明显有藏拙的意味。她却也知道为什么,她老师似乎已经再给张铄相看了,并没有要娶一个公主孙媳的想法,今日过来更多的是见见世面和交际。

和这些人不问是不是事先准备,但是最起码是自己的诗词比起来,燕王的这首诗更像是找人操刀之作,只是为了抢人风头。她为何这样说,不是她个人的偏见,而是燕王的这首诗的风格和他以往的相差太远。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文风若不是遇到人生的重大变故,基本上是不会变得。而燕王最近也没有遇到什么重大改变,就算是改变,也不会一时间从死板的匠气变为清韵的灵气吧。

显而易见,燕王今日的这首诗,便是为了抢风头。

前面的二甲,卫颐和颜家的姑娘是为了家族而战,他们都知道天和帝不可能让卫颐娶五公主,卫家已经出了一个皇后,正是鲜花着锦之盛,若是再出一个驸马,便是烈火烹油了。

而颜家,而天和帝也不可能让颜家的姑娘嫁给任何一个皇子,除非天和帝有废太子除卫家的意图,不然这不是逼着颜家站队,让朝堂慌乱起来吗?

但是燕王却是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在这个时候抢风头。原本这前三甲的人中,除去卫颜两家较量废去的两个名额,剩下的一个名额应该是留给五公主的未来驸马的。之前,天和帝和卫皇后已经看中了户部尚书的嫡次子魏启尚五公主的,这次就是为了再次相看,并给魏启一个表现的机会,但是没想到却是被燕王抢了风头。

她知道太子和燕王的虽然表面上还算是友好,但是大家都知道,两人之间的斗争已经开始了。这个时候,身为太子亲母,燕王嫡母的卫皇后若是在大庭广众下压着燕王,未免会落人口舌,与卫皇后名声有损,给燕王留下把柄,所以卫皇后只能将头三名中加上燕王的名字。而卫皇后也不能将卫颐和颜家姑娘中的一人前去,乱了这场暗斗。

所以只能在品评完前三甲的诗后,一个一个叫上来赞誉了一番,给了赏赐,然后再单单拿出第四名魏启的诗词,道:“前面头三名的诗确实是再好不过,但是本宫觉得这首赏菊诗更符合本宫的心意。”

“通篇文章不言一个菊字,却是能让人一读,就知道这是赏菊诗,‘园中独爱凌霜花,清香沁润秋风中’,确实能让人感觉到花园中晚菊的清幽之香。”卫皇后夸赞道,随后看向下方的众人问道:“此诗是谁做的?”

只间一位身姿俊秀的青年从男宾的席位上走了出来,对着卫皇后行礼道:“回皇后娘娘,此诗是在下的拙作。”因着身上有着秀才的功名,按照大齐的礼法,倒是不用称草民,而是可以自称在下,或者自称名字。

“你便是魏启,本宫记得你应当是和小十的伴读?”卫皇后问道,卫皇后口中的小十指的是十皇子,十皇子刚满十五,还尚未离开崇文馆,还未入朝,也并未封爵,又不便称呼皇子的姓名,所以在众人面前,天和帝和卫皇后一般都称呼其为十皇子或者是小十。比起十皇子,小十更显得亲近几分。

而魏启身为十皇子的伴读,因着十皇子的生母德妃担心十皇子,所以伴读中选了一个比十皇子年纪大上两岁的魏启,为得便让其照顾一下十皇子,另一个才是和十皇子年纪相当的,可以玩在一起的。

天和帝和卫皇后看中魏启,除了家世人品外,也是因为魏启虽然身为嫡次子,但是却因着照顾十皇子的缘故,十分稳重,配上五公主那个活泼的性子,正好既能互补,五公主也能被照顾地很好。

“回皇后娘娘,启确实有幸成为十皇子的伴读。”魏启稳重地答道。

卫皇后满意地看着眼前的魏启,进退有度,沉稳自若,相貌也十分俊秀,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夸赞了几句,才让其下去。

沈皎将目光看向一旁的五公主,对其眨了眨眼,五公主原本就有些红晕的脸上霎时间更红了,马上害羞地低下了脸。

娇羞天真的少女果然是最娇俏可爱了,心思也是最好懂的。很显然,五公主对于魏启是很满意的。

她真心地祝愿五公主能够婚姻美满,幸福一生。

魏启退下后,卫皇后便对着身旁的淑妃和宁妃等人问道:“你们都看看,今天佳作如此之多,可有喜欢的?”

“也都叫上来瞧瞧,让你们好学学,将丢下的本事再捡起来不是?”卫皇后打趣地看向一旁的淑妃。

淑妃也不害羞,连忙拿起手中的诗,对着卫皇后道:“臣妾当然也是愿意找些有才学的姑娘,日日在身边陪伴,也好熏陶熏陶自己。”说完后,便报了一位姑娘的名字,将人叫上来后,很是夸赞了一番。众人也都知道这位受淑妃赞誉的左都御史家的嫡长女便是未来的赵王妃了。

“宁妃呢?”卫皇后问道。